三江慈善公所

纽约三江慈善公所成立于1929年初。当时纽约的所有华人协会都由粤语人士组成。当地来自江苏省、江西省和浙江省的华人只有极少数。因此,在纽约唐人街,粤语是当地华人之间广泛使用的唯一语言。
三江慈善公所的创始成员大多是水手,他们虽然学历有限,但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强烈渴望为来自江苏、江西和浙江省的同胞做点什么,因为这些同胞由于语言障碍和陌生的环境,很难与人沟通、提出投诉甚至找到工作谋生。
来自这三个省份的肖洪阮先生、阿根韩先生等决定建立三江公所,一个专为这三个省份的人服务的组织。公所的名称源自这三个省份中共同的字,即“江”,或在地方方言中称为“Kiang”。公所的宗旨是促进团结、相互帮助、关心鼓励,并在困境时共同奋斗。纽约三江公所的章程规定,该公所应帮助会员进行联络,互相鼓励,促进友谊和交流,为会员提供服务,并向一些社区机构和慈善组织捐款,等等。
1929年,三江公所首次在纽约的Bowery Street 17号成立。很快,其会员人数扩大到约一百人,总部不得不迁至Park Row 209号和East Broadway 28号。1929年6月26日,该公所正式获得批准并注册为非营利组织。该公所是纽约最早的非粤语华人协会。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其会员纷纷参军,积极参与反对极权主义、争取自由的神圣战争。该公所的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其运作从未停止。1946年8月30日,该公所更名为三江慈善公所,并开始购买房地产和墓地,推动慈善工作和为会员提供公益事业。随着二战的胜利结束,许多会员返回中国,因此公所无法实施所有计划。
然而,1949年突然涌入美国的中国人增加,该公所在当时吸纳了大约1000名新会员。这些新会员最希望的是与新社区建立联系、找到就业机会和教育孩子。为满足他们的需求,该公所必须更有力地执行其宗旨和原则。其位于East Broadway 28号的旧办公室不适用于此目的。在有远见和计划的领导下,当时的公所领导齐心协力,坚定决心为购买更大建筑筹集足够的资金。1956年,他们最终购买了一座三层楼房,将总部迁至那里。
公所只选举最能干、最有能力的人担任公职。任何人不能连任超过两届主席。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公所提供服务。此外,公所及时修订和更新其章程,以确保其会员始终有规则和法规可遵循。公所明确的规则、法规和结构对其领导层实施了严格的监督,同时使其能够主动行动。正是这个制度确保了公所成立以来70多年来公所事务的有效和无腐败管理。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许多会员积极参与了公所事务。
公所的财政资源主要来自会费、个人捐款和公所财产的租金。多年来,公所的领导层努力扩大财务资源,将支出控制在收入限度内,并仔细谨慎地管理其事务。公所的支出每月都以简明的语言公开。公所的财政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毫无松懈之处,这有助于公所的成长和扩展。
三江公所是一家非盈利服务组织。在其财政能力范围内,公所努力为其会员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例如,该公所每年都组织超过100桌的传统中国新年晚宴,以及农历每年的初五、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团圆聚会。
此外,得益于公所主席、董事会主席、董事会成员、高级顾问、其他官员和所有会员的努力,公所积极参与慈善工作。以下是其中的两个例子:
1. 通过购买五块墓地,即华盛顿公墓、玖瑰公墓、长山公墓、利吉公墓和青木园新公墓
,以使美国华裔能够在离世后安息。此外,公所将处理与高龄会员的疾病、住院或去世有关的事务作为其日常工作。
2. 通过捐赠或服务帮助社区慈善机构、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文化和艺术机构。自1990年代以来,公所主要向以下组织提供捐款:美国红十字会、眼角膜复明基金会、心脏病研究基金会、失明退伍军人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贫困儿童基金、美国癌症协会东部分会、纽约中文学校、转世教堂、纽约唐人街老年人中心、市区医院、美国癌症协会、救世军、项目开放门华裔规划理事会、唐人街日托中心、美国残疾退伍军人协会、导盲犬基金会、真光信义学校和中国艾滋病基金(可能需要重新核实)。
此外,公所还慷慨捐赠给受灾地区,包括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和印度。它还帮助有需要的个人组织或人,例如为纽约市市区医院购买医疗设备和设施,为中国体操运动员三兰的意外受伤提供帮助,以及为舟山残疾人学校提供资助。
三江青年奖学金:
公所于1995年启动了青年奖学金计划。最初,该计划每年向9名会员子女提供奖学金,总金额为8,000美元。今天,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人数已增加到近30人,包括优秀的大学生(CUM分数高于3.5)、高中候选生(总SAT分数应高于2000)以及初中生和小学生候选生,平均分数超过90。因此,每年的总金额已经增长到超过15,000美元。公所已经将奖学金问题纳入其年度会员大会的议程。奖学金获得者名单是由集体决定的,公开宣布并在仪式上颁发。此外,奖学金也颁发给在中文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促进中文或他们的母语。这个奖学金计划已经成为一个有深远意义的规则制定的实践,并且也是公所的一项重要社区服务活动。公众普遍高度评价了这一实践。这一实践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得益于最初来自三省的同胞和杰出人士的慷慨捐赠。尤其要感谢应行久先生和他的儿子应立人博士在这个项目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我们的感激之情还应该表达给奖学金计划主席胡云喜先生,感谢他的明智领导和对基金的熟练管理。在这里,我们向所有为该计划作出贡献的人表示尊敬和感激。同时,我们希望那些获得奖学金的人在完成学业后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辜负公所会员的热切期望,并在社会上以服务回报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些尊敬的长者关心公所会员的孩子的良好教养和他们祖国的教育事业。公所会员阿梁王先生和他的妻子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字字珠玑地节约每一分钱。然而,在1980年代初,当他们听说他们祖国的人们希望建学校、亭台楼阁或道路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捐赠了约10万美元用于这些项目。这只是公所的众多例子之一。种树需要十年,培育人才需要百年。
教育有助于振兴一个国家。教育使得年长一辈的华裔美国人摆脱了传统的行业,使他们能够融入美国的主流。教育必将助力培养新一代的文化精英,提升华裔美国人整体形象,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总之,三江青少年奖学金计划的建立是协会长者们做出的大胆而重要的政策决定,将惠及协会会员的后代。
协会的会员既是美国公民,又是中国后裔。因此,他们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纽带的天然桥梁。三江协会,作为一家中国组织,在社区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接待了许多高级别的中美代表团。协会曾招待过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女士、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以及纽约的中国总领事,包括张伟超先生、张洪熙先生、刘必威先生,还有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国家或省级代表团。会员们心知肚明,作为美国公民,他们必须遵守法律并遵循美国的规定。另一方面,作为海外华人,他们也有义务热爱中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协会坚信,没有什么比和谐更宝贵、更重要的了。在协会会议室高悬一块牌子上写着“和谐与团结”。协会的领导层继承并发扬了前辈们开创的崇高事业,永远怀念创始成员,集思广益,真诚合作,致力于振兴协会,造福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组织、其会员和社会的福祉。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协会的成功归功于许多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前州议会成员孟昭文女士和积极的市议员刘骏先生。